1月7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,农村、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关口,是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。
我国农村地域广、人口多、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。随着春节的临近,人员流动加大,返乡人员增多,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。
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,加强对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支持;照顾好老年人、孕产妇、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,做好健康监测,畅通转诊绿色通道;提供便利服务,加快推进农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,加快构筑基层保健康防线。
为保障“乙类乙管”总体方案及配套措施于1月8日顺利实施,近期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向全国各地派出了15个指导组,督促指导做好准备工作,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农村疫情防控好的经验做法,有的强化分级诊疗,有的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有的加强重点人群摸底和服务保障。对于这些好经验、好做法,将进一步推广。
全国98.8%乡镇已设置发热诊室
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会上介绍,目前关口前移是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,针对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,为发挥好基层网点的作用,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《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的通知》,要求对重点人群早发现、早识别、早干预、早转诊,预防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生,提出了12条工作内容。特别强调要进一步筑牢、织密基层保健网,确保医疗卫生机构人员、药品、设备配备到位,必要的药品器械要直达村卫生室、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